6月9日,是第十五个国际档案日。为进一步提高档案事业的社会影响力,大力营造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浓厚氛围,扬州运河大剧院开启了一场精彩的档案主题灯光秀。
“喜迎二十大档案颂辉煌”“庆祝第十五个6·9国际档案日”等醒目的宣传标语,以海报、视频、公益广告等形式,在运河大剧院1.7万平方米的幕墙上投影出来,吸引不少市民驻足观看。
一份档案就是一份记忆,是一段历史的传承。主题灯光秀以正能量语句,宣传档案文化、普及档案知识,送出独属于剧院的“灯光礼赞”。
档案的起源和发展
在原始社会里,人们靠语言表达和交流思想和经验。随着社会的发展,为适应复杂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人们创造了“结绳”、“刻契”等记事方法。结绳与刻契可以说就是档案最早的起源。我国目前最古老的档案是甲骨档案。
后期还有青铜铭文档案、简牍档案、金石档案、缣帛档案,以及今天所看到最多的纸质档案。“档案”一词最早出自清代杨宾的《柳边纪略》一书。近百年来,由于科技的发展,档案的形式日渐增多,出现了大量的照片、录音、录像、缩微、光盘档案等。
国际档案日的由来
1948年6月9日—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一场专家会议,会上决定成立国际档案理事会(ICA)。
2007年11月,为庆祝2008年6月9日ICA成立60周年纪念日,ICA全体成员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的年度全体会议上投票决定,将每年的6月9日定为“国际档案日”。从此,国际档案日成为世界档案界的一个盛大节日。
档案的种类
根据档案的不同属性和科学管理的需要,可以将档案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比如:按来源可分为国家机关档案、企业档案、名人档案等;按内容可分为行政档案、诉讼档案、科学技术档案等;按记录方式可分为文字档案、图形档案、音像档案;按时间可分为古代档案、近代档案和现代档案;按所有权可分为国家所有档案、集体所有档案和个人所有档案。
目前在我国,通常将档案分为文书档案、科学技术档案、专门档案和声像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