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长河,星夜奔驰,四面楚歌,命悬一线。今天下午,舞台剧《两京十五日》2022版在中国扬州运河大剧院精彩上演,为扬州观众演绎一场关于大明国运生死时速的故事。
3个小时演绎极限返京之旅
《两京十五日》以明初真实历史为蓝本、作家马伯庸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舞台剧作品。两京,指的是南京和北京;十五日,是指太子朱瞻基必须要在十五天之内,从南京赶到北京。《两京十五日》,说的即是朱瞻基、吴定缘、苏荆溪、于谦四人的极限返京之旅。
剧中四位主角,一个是失魂落魄且只会斗蛐蛐的太子朱瞻基,一个是因为身世不明而整天借酒浇愁的小捕快吴定缘,一个是救驾及时后来成为一代名臣的书生于谦,还有一个身负血海深仇的女医师苏荆溪,这四人临时组建了“返京四人组”,开始了一场“绝地求生大逃亡”。其中,朱瞻基的皇位争夺、吴定缘的身世之谜、苏荆溪的复仇计划三条明线互相交织穿插,丰满了人物及故事,情节紧凑,内容饱满。
《两京十五日》容量之大、气魄之恢弘,堪称历史舞台剧的“天花板”。舞台剧《两京十五日》2022版以3个小时浓缩近70万字的原著精华。缜密的细节、生动的人物、连续反转的高能剧情,让观众在紧张刺激的剧情中思考人性与生命的意义。
细致舞美展现中式美学盛宴
没有真实的房屋、山林、运河、大船,而是结合中国的山水画、戏曲、音乐和美学,以假定性的表演呈现出山林水火的意象,展现出一种独属于中式美学的气韵。
舞台挂着透光的幕布,通过顶光和背光,借助移动的坐榻和道具组合突出人物和变换场景。剧中最常出现的场景——河道和水流,则是由演员通过蓝色的绸布的舞动、光影的变幻以及幕布和灯光模拟出来的水波纹配合而成。
因为两京以明朝为背景,又要能与当代年轻人的审美做结合,所以服装设计师阿宽巧妙地利用了服装上的装饰元素,先统一元素,再用减法简化,使得服饰既有硬核文化的体现,又有古典文化的形式。
226个舞台角色、400余件服装道具、全程无收光的表演方式为观众打造沉浸式观剧体验,并通过光影与多媒体结合,在舞台上营造出千军万马的宏大场面,实现波澜壮阔的时空穿梭、日行千里的奇幻篇章场景。
“精致的服化道,让我大为震撼。”观看演出的陈芸告诉记者,她充分发挥想象力在舞美构建的历史空间中探索细节,在灯光烟火的渲染中感受剧中人物的情绪,精美的服装设计也为角色塑造增添了一种独特气质。
感受武侠江湖中的快意恩仇
江湖充斥着刀光剑影,才子佳人们快意恩仇,有剑,有酒,有侠,亦有情,这就是大家所迷恋的武侠。
“这次赵淼导演将武侠江湖搬到了舞台上,走出屏幕,在观众眼前上演江湖上一场惊心动魄又波澜壮阔的‘千里奔袭’。”饰演苏荆溪的韩晶如介绍,皇室恩怨,江湖情仇、储位之争,爽剧的一切元素都到位了。“感谢扬州的观众走进剧场观看演出,零距离感受跌宕起伏的快意恩仇。”
该剧导演赵淼透露,“戏曲元素”或成为本剧最大亮点之一。戏曲包含了语言、形体、剧情等多个艺术元素。在肢体表演方面,戏曲会利用多种表演方式帮助演员对人物的语言和形体进行创造性地处理,迅速将观众带入到故事情节之中。
“剧中各种传统戏曲、肢体、皮影等手段的运用,将为观众带来了很好的观剧体验。”在剧中,刘挺饰汉王、暮年朱瞻基。他说,舞台剧就是一个现场,当天的演出,主演们带领观众发挥无限的想象力,自由地实现时空穿梭。
爱与恨不断相交,抗争与渴望并存。这场在京杭大运河上的亡命之旅,让观众一起沉浸在大明王朝限定版“速度与激情”中。